△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综合服务体鸟瞰图。
△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进行纺织生产。
△建设中的宜宾禾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八月的宜宾,骄阳似火,放眼屏山县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一座座新建厂房正拔地而起。从宜屏快速通道两侧到屏山高铁站旁,纺织企业遍布园区,也让屏山逐渐成为国内纺织投资的又一热土。
近年来,屏山县抢抓浙川扶贫协作重大机遇,主动对接浙江嘉兴市和海盐县,瞄准东部转移性产业,找准屏山比较优势,携手海盐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
目前,园区签约入驻纺织企业20家,投产12家,在建8家,直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845人,年产值可望突破50个亿。
结对帮扶 做强“一号主导产业”
恒丰纺织、浪莎纺织、林芬纺织、帛洋纺织……从宜宾市区驱车前往屏山,还未进入县城,便能看见一个个纺织企业林立道路两旁。厂房外,是宽阔大道直通高速、高铁站及机场,厂房内,是智能化的生产设备高速运转。
回看六年前,当地人难以料想,屏山工业发展能像今日这般捷报频传。过去,屏山县规上工业可谓无从谈起,特别是因移民搬迁而实施了长达十年的“封库停建”政策,让该县在2003年至2012年十年间工业发展几乎为零。
屏山纺织产业发展何以呈现势如破竹的态势?据了解,自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与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结对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以来,浙川两地针对屏山县域经济缺乏支柱产业的现状,聚焦屏山所需、立足海盐所能,精心指导屏山选准纺织支柱产业。
据了解,纺织服装产业是嘉兴市海盐县重要支柱产业,充分具备转移输出能力和优势;同时面临环境容量、成本竞争、产业升级等困扰,纺织产业向西部转移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宜宾市屏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程度深、工业基础弱,急需壮大发展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宜宾丝丽雅原料龙头企业、向家坝电站“留存电”政策等优势,屏山县成为纺织产业转移理想的要素成本洼地、产业配套高地、人力资源富地。
“屏山县城东迁后,距离宜宾仅30多公里,随着成贵铁路开通,将全面融入川南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更加凸现。”屏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生物基纺织为核心的纺织产业,被确定为屏山县的“一号主导产业”,屏山由此开始了筑巢引凤的密集发展时期。
精准招商 引优聚强示范引领
“我们并不是什么企业都招,一开始就定位必须是招优引强。”屏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认真学习了浙江省“亩均论英雄”做法,坚持亩均税收15万元以下的项目和设备落后的企业不引进,开展驻点推介招商、联合组队招商、龙头示范招商,引优聚强带动示范。
距离屏山县城一江之隔,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涡流纺车间内,28台涡流纺纱机器正在高速运转,与一套高自动化的打包机生产线组成了一个生产、运输于一体自动化网络。生产出的产品正准备运往广东、 浙江等地,像这样的车间,该企业已建成4个。
“从没想过能回家乡做纺织工作,收入待遇一点不比在外差。”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涡流纺车间负责人蒲燕面带笑容地说,她是宜宾本地人,从浙江嘉兴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建厂起,就在嘉兴从事纺织工作,随着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屏山县王场产业区建厂,她便被公司派回在负责人管理涡流纺车间。
蒲燕说,随着项目的投产,在厂里工作的普通工人,不仅能解决食宿,每月最低还能领到3800元的收入。
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落户屏山,也是屏山县王场产业区的浙川纺织示范园首家纺织企业,总投资28.9亿元、占地350亩,投入最先进的涡流纺500台套,今年3月试生产,预计2021年全部建成投产。
“我们这个项目为新建多层厂房,土地利用率高,投资强度大。生产设备80%为进口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将形成全球最大的涡流纺基地。”该企业负责人介绍,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120万锭(20万吨)纱线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值40亿元以上。年创利税3.8亿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1200人以上。
筑巢引凤 打造纺织产业投资最佳“洼地”
屏山县城的另一端是石盘产业区,宜宾林芬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5月开始投产。项目运用新型纺纱工艺,将传统纤维和新型纤维相结合,紧跟国际流行色彩和风格。其产品为纺织领域前沿的色纺纱,色纺织与原色白胚纱在最后制作同样颜色的服装成品的整体过程中,可以有效节约用水60%。
该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年利税0.8亿元,新增就业1500人。一批纺织龙头企业先后落地的背后,得益于屏山、海盐两县携手栽好“梧桐树”。
打造纺织产业投资最佳“洼地”,两县在屏山划定7平方公里产业园区建设用地,宜宾市国资公司提供10亿元融资担保,海盐县派出专业力量驻点协助规划建设;充分向东部学习,请进海盐县15名懂经济、懂管理的干部,蹲点园区等开展管理指导,派出屏山县42名干部赴海盐县挂职学习;依托向家坝水电站特殊电价优势,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约50%;与海盐县共建培训基地26个,保障园区企业优质人才供给。
据介绍,屏山还深入学习浙江“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先进经验,打造“店小二”式优质政务服务。依托嘉兴市销售市场“借船出海”,屏山县纺织园区企业负责连接生产端,海盐县纺织企业负责连接销售端。
目前,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已建成1000亩,基础设施完成投资近30亿元;签约纺织产业20家,其中投产企业12家,在建8家,产业总投资105亿元;招录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845人,贫困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获批“四川省首批特色产业基地”、“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记者 邓烨/文 胡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