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战略合作,助推雷波县2019年脱贫摘帽。(翠屏区援彝工作队 供图)
在宜宾市翠屏区第二批援彝工作队队员眼里,翠屏区和雷波县之间不是190多公里,而是“零距离”;在雷波县干部群众心里,雷波县和翠屏区之间不是暂时的联系,而是“一家人”。
2018年10月,宜宾市翠屏区第二批援彝工作队的28名队员,接过队友手里的“接力棒”,进驻凉山州雷波县,用行动讲述着有汗水有泪水更有温度的帮扶故事,领队黄世东在援彝一周时写下了“凉山烟雨乐水潮,未到脱贫恨不消”,他说:“老百姓在你心目中有多重,你在老百姓心中才有多大分量”;儒雅白净的黄清华被晒成了“黑脸大汉”,他说:“唯有工作扎实,才能心里踏实”;援彝教师唐春梅身患甲状腺癌,在手术后康复阶段就回到了她一直牵挂的雷波县的孩子们身边;曾松连续奋战在工作岗位,很少有时间回家陪伴怀孕的妻子,当回到家触摸到还未出生的小宝贝在妻子肚子里踢动时,他既觉得愧疚又深感幸福,瞬间热泪盈眶。
宜宾市翠屏区第二批援彝工作队在翠屏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聚焦雷波县农特产品推广效果不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农业发展人才缺失等难题,创新实施“高校智慧帮扶”,携手电子科技大学、宜宾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的专家教授和优秀大学生一起,通过建立扶贫智囊库、帮扶专家团,帮助雷波县拓宽产品营销渠道、提升企业科创水平、培养本土人才,全力助推雷波县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产品营销为切入点 推广“雷波味道”
针对雷波农特产品销路不畅等问题,翠屏区第二批援彝工作队引入高校力量通过创新营销模式、广搭营销平台、拓宽营销渠道,扩大“雷波味道”市场占有率。借“智”营销,通过牵线高校智囊团队,吸引喜神小爱等12名抖音粉丝数超百万的“网红”大学生参与雷波产品营销,建立“‘网红’分类代理+农特产抖音店”合作机制,拍摄农特产品宣传微电影5部、策划抖音营销小视频186个,吸引2000余万粉丝关注和4000余名游客消费。组织艺术设计、营销策划等专业的师生帮助雷波企业设计产品包装、撰写广告策划、制作产品展示片,协助企业赴北京、广东等地参加农特产品展销会19次,现场订单额突破1200万元。
借“赛”开发,探索“赛事项目营销”模式,鼓励大学生团队与雷波企业合作,策划“雷波味道”特色项目参加全国“双创”“三创”、挑战杯等科技创新大赛,相关项目成果获国家级表彰2项、省级表彰4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雷波味道”厨艺大赛,参赛选手创新开发马湖三生三世莼鲫汤、鹅罗多汁等18道特色旅游菜品。
借“校”引资,借助宜宾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校友会资源,积极对接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引进川茶集团、成都原有稷等7家企业到雷波考察投资,成功注册5家新公司到雷波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