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小反刍兽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舌黏膜糜烂,流泪,流鼻液为主要特征。
一、流行 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小型品种和5~8个月龄山羊特别易感,绵羊较赚钱的门路山羊有较强的抵抗力。被感染动物可产生病毒血症,病毒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并可随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成为传染源。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通常以雨季和干冷季节为主。
二、症状 本病临床症状常见有三型。潜伏期不等,一般为4~6天,短则1~2天,长者10天。
1.最急性型:常见于山羊。潜伏期约 2 天,发热(40~41℃),精神沉郁,不食,流浆液黏性鼻汁。常有齿龈出血,有时口腔黏膜溃烂。病初便秘,相继大量腹泻,体力衰竭而死亡,病程5~6天。
2.急性型:潜伏期3~4 天,起病时发热,厌食,眼、鼻分泌物由浆液性转为黏液脓性,堵塞鼻孔。口腔黏膜多处出现溃疡。腹泻,咳嗽。母畜常发生外阴—阴道炎,伴有黏液脓性分泌物,有的孕畜发生流产。病程8~10天,有的痊愈或转为慢性。
3.亚急性或慢性型:常见于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之后。口腔和鼻孔周围以及下颌部发生结节和脓疱是本病晚期的特有症状。
三、防治 搞好饲养卫生管理,隔离病畜,病重的及时淘汰。对病畜污染的饲料、用具、垫草及排泄物等进行彻底消毒,并迅速处理掉,防止成为传染源。禁止病畜群移动。禁止病畜与健康畜接触,特别是在雨季和干冷季节更要加强卫生防疫管理。对疫区、疫点的羊可注射疫苗。
一旦发生本病,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疫区及受威胁区的羊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用异源牛瘟弱毒疫苗或同源灭活疫苗免疫注射,可获得较为稳定的免疫效果,免疫期分别为12~18个月。
作者:樊立超
编辑:申红涛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 石建国
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回到顶部重庆市石柱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石柱县南宾路10号 电话:(023)73332004
渝公网安备 500240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