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国庆观礼后,全国优秀农民工、“彭水苗绣”传承人李绍玉有个心愿: 绣面红旗献祖国 李绍玉认真绣着五星红旗,她将苗家儿女对祖国的深情祝福藏在一针一线之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第七届中国成都非遗节活动现场,一面“特别”的五星红旗吸引了众人目光——运用苗绣针法绣制而成的五角星极具立体感,在鲜艳的红旗上熠熠生辉。 绣制者名叫李绍玉,来自重庆彭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农民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水苗绣”传承人、重庆荣玉苗家刺绣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观礼后,我就有了强烈的心愿,绣一面五星红旗献给祖国,献上苗族儿女的一份心意。”李绍玉说。 一针一线送祝福 “9月初接到通知,我将作为‘全国优秀农民工’代表,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观礼。”至今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李绍玉仍激动不已。国庆庆典活动举行的前一夜,李绍玉根本睡不着,她坦言,“这是我一生最值得骄傲的时刻。” 10月1日,全球瞩目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早早就坐在观礼区的李绍玉,深深被现场气氛感染。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给李绍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回忆起在观礼区听到国歌奏响,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 也就是在那一刻,李绍玉产生个心愿:绣一面五星红旗献给祖国。 国庆假期刚过,回到重庆彭水的李绍玉就立刻坐在工作台前开始绣制。为了保证五星红旗旗面的平整和五角星的立体感,她采用了苗绣中传统的平直针、双面绣的绣法。 为了早点实现心愿,她每天在工作台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经过加班加点,一面长1.92米、宽1.28米的五星红旗终于绣制完成。 “一点也不觉得累。”李绍玉说:“能通过自己熟悉的苗绣为祖国献上一份礼物,满是欢喜和兴奋,我也将苗家儿女对祖国的深情祝福藏在了这一针一线之中。” 无法割舍的苗绣情 作为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水苗绣”的传承人,李绍玉与苗绣结缘几十年。 彭水县北部的普子镇,是李绍玉的老家,苗绣这门技艺在这里随处可见。“小时候,我就爱看长辈们绣东西,慢慢也尝试着绣一些简单的图案。”她说。 结婚后,李绍玉和丈夫前往上海的服装厂打工,在这里,她的苗绣技艺也有了“用武之地”:“服装上有破损的地方,我便绣上一些小图案手工修补。” 2004年,李绍玉的丈夫回到彭水办培训班,主要教人使用缝纫机。两年后,李绍玉也回来了,办培训班的同时,还办起了服装厂。“我从2006年便开始做民族服装,白天裁剪制衣,晚上手绣图案。”李绍玉说,这一干就是10多年。 一边从事传统苗绣,李绍玉一边思考如何让这门技艺得到创新。2011年,李绍玉和丈夫将曾经的服装厂发展成重庆荣玉苗家刺绣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她介绍说,让苗绣与工艺品结合,就是自己想到的创新之路,而家乡彭水的山水美景、人文底蕴则给予自己创作灵感。 如今,有着“苗家巧手”美誉的她为作品赋予了生动的神韵——大山仿佛在绵延,秀水似乎在流动,山花好像在绽放……让每一位观者都禁不住啧啧称赞。“很多客户都喜欢我的作品,最远的销往了俄罗斯、加拿大。” 虽然身份是公司总经理,但李绍玉更喜欢“绣娘”这个称谓,依然喜欢待在苗绣工作台前,认真创作作品。她表示,苗绣是一辈子都无法割舍的情缘。 让更多人绣出幸福路 除了让苗绣技艺得到创新,李绍玉还总在思考:如何让苗绣造福更多人? 李绍玉表示,通过苗绣,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渴望有更多人也能绣出幸福路。 于是,在彭水众多的乡镇,她走进贫困家庭,手把手将苗绣技艺传授给留守妇女们。“每次去乡镇,我都要待上1个多月,直到把大家教懂、教会、教好才放心。”李绍玉说。在她看来,如此付出很值得,“这么多年能够坚持,既源于自己对苗绣的热爱,又源于自己希望用苗绣带领更多人脱贫致富的初心。” 李绍玉也时常被前来参加培训的乡亲感动。“她们经常很早就来到教室,学到天黑才回家,甚至来回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每次遇到这样的场景,李绍玉内心都会感到很温暖。 如今,李绍玉不仅让很多留守妇女熟练掌握了苗绣技艺,还将公司的部分作品订单交由她们去完成,并计算酬劳。“很多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年收入增加了一两万元。”李绍玉很开心看到这样的局面,让更多人爱上苗绣、学会苗绣,既使这门技艺获得了传承,又为精准脱贫贡献了力量。
李绍玉的心愿:绣面红旗献祖国_人物
[日期:10-31 19:00] | 来源: 作者:木木 |
上一篇:内蒙古表彰“最美环卫工人”_人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