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看到了”阅兵_人物_常山县科学技术协会 广东省惠东县科学技术协会

我终于“看到了”阅兵_人物

[日期:10-06 19:00] 来源:  作者:木木

  “三架飞机为一组,一共有三组。”“它们的外形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飞机,被搭载在运载车上从天安门前通过。”“运载车喷上了迷彩色。”

  这是一次特殊的直播。

  10月1日上午,100余名视障人士齐聚广州图书馆,在口述影像员的帮助下,戴上FM接收器,观看属于他们的国庆阅兵仪式。在这里,大家不仅能听到电视讲解,还能听到口述影像员描绘受阅部队的服饰、颜色,武器装备的外形、搭载方式等信息。

  对于发起者阿冲来说,新的尝试让他了却了看阅兵的心愿,因为他也是一名视障人士。“十年前我也看过阅兵仪式,但只能听见画外音和解说来猜测宏大场面,对于画面信息一无所知。如今通过口述影像活动,我终于也能够感知细节,切身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时间紧迫

  志愿者团队迎挑战

  广州图书馆自2014年开始尝试为视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电影专场服务,每月一场。广州图书馆读者委员会委员之一阿冲解释,视障人士中完全没有视力的人员占比不足10%,更多的视障人士属于有光感、有视力,但是使用任何眼镜都无法达到0.5以上的视力。对于他们而言,看屏幕的难度在于看清细节。

  阿冲一直力推向视障人士提供口述影像的服务,值国庆之际,阿冲向委员会提出了口述阅兵仪式的想法。“项目正式开始筹备时已经进入9月下旬,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所以工作量很大。”

  谁来担任口述者?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此前,图书馆的口述影像志愿者大多只讲过电影,100个小时的准备时间足以让他们把想说的话落实成文字。但直播不同,“电影口述影像服务需要多次观看影片,至少100个小时的工作准备,才能形成合适的口述稿。而对阅兵式直播的口述,由于没办法提前写稿,有很多不可预见性因素,它比口述电影要难得多,这对志愿者团队是极大的挑战。”图书馆工作人员说。

  全馆总共十来个口述志愿者,阿冲几乎问了个遍,最终确定下两人,其中一人——晓禅,还是退役军官。

  打“提前仗”

  志愿者“恶补”历届阅兵资料

  晓禅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直到9月25日她才正式确认成为观看国庆阅兵活动的口述影像员之一。“我通过和很多视障朋友沟通,发现他们特别渴望了解导弹、无人机、主战坦克等信息,并希望我能多描绘一些外观细节。为此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大致能将每一台武器的零部件名称记住,方便我更好地描述。”

  广州图书馆读者委员会主任委员冯世锋告诉北青报记者,为了这次口述活动,他们和口述员一起观看了往年的音像制品,包括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阅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等。阿冲还专门挑选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视频让口述影像员同步演练,“口述的目的不是解读,而是为了让视障朋友能了解到更多画面信息。电视解说一停,口述马上就要开始,多讲讲画面中显而易见但是解说未提及的信息,比如队列阵型、颜色、数量。同时语言要简练,不能盖住后面的解说。”阿冲说。

  此外,阿冲还对本次阅兵仪式做了大量功课。他搜集官方报道、听新闻发布会,积累素材,打“提前仗”。

  人数激增

  临时调配20余名志愿者

  起初,看阅兵活动只在图书馆视障读者内部进行了宣传,共有30余名视障朋友将参加10月1日的观看活动。意外的是,消息不胫而走,引得了更多人的关注,仅仅半天时间,人数激增到100余人。

  “已经安排好的场地和志愿者人数、分工,显然不符合新要求,我们只能紧急展开筹备。”广州图书馆视障人士服务区工作人员李芷筠告诉北青报记者,9月30日下午,他们紧急调换大场地,联系馆内全体志愿者并向广州其他机构志愿者发出请求,终于临时调配20余名志愿者参与本次活动,对其进行快速培训。

1 2 共2页

上一篇:杭州三代人的“最美茶水铺”_人物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常山县科学技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5095号-1